從一個孩子到一個受傷的大人

2023-02-10

文:音樂治療師雯琪

圖:網路

「那你有和你的老師或是家人抗議過嗎?」

「他們說小孩子不要想太多。」

不下十次 我在不知道怎麼愛或是保護自己的成人個案,有過這樣的對話。

在一次早療場域中,我聽到一位家長對著自己的孩子說了一樣的話

「這又不會怎樣,不要想太多。」

和家長晤談時,他表示因為自己很擔心孩子越想越煩腦,所以想要安撫他,這想法是出自於愛。但不知道為什麼,在一些孩子長大後,卻好像變成象徵著不被愛的印記?

長大的孩子受傷了

知道孩子受傷的家長 也受傷了

我有時候覺得語言與溝通真的好奇妙 也好重要,雖然都出自於愛

但是怎麼說或是怎麼溝通完全會帶領到不同的結果

我在想

如果今天孩子聽到

像是「你很傷心我感受到了,我願意陪你喔,但是我也想讓你知道,這是一件小事情,代表我們一起調整,或是深呼吸幾次,終究是會過去的喔。」

會不會就減少成為受傷大人的機會了呢?


或是有個機會,讓受傷的大人聽到自己的家人告訴自己

這只是溝通上的誤解,他們是非常愛你的,

會不會這個受傷的成人,更能正視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了呢?

最新文章

多年前,我和幾個好友一起租房,其中一個室友有一台投影機。我們喜歡在客廳那面本來應該是放電視,但我們買不起電視放的白牆上看電影。然而,因為我們都是音樂背景出身,所以對於那台投影機的聲音很不滿意,當然我們也了解,畢竟那是一台投影機不是一台音響,所以我們的解方就是要把聲音另外連到我們自己的音響上播放,每次設定完都手忙腳亂很累,也可能是這樣,這個經驗漸漸讓我對於"在家用投影機看大螢幕是高級享受"的想法慢慢褪去...當然我結婚後搬到新家,也就真的沒有買投影機,直接放棄這件事情了。大概在今年初,和朋友們去露營,他們帶了一台投影機,燈光美氣氛佳,好吃的食物涼涼的風,邊烤肉邊看比賽,真的有夠享受!!直接讓我過去對於投影機的憧憬衝到最高點,說時遲那時快(?)我就收到了BenQ這台投影機的邀約,我第一個問...

『一個適切的治療,都是需要有好的治療關係為基底』
但什麼是治療關係?
治療關係很多時候是慢慢建立的
有時候甚至會被設定成一種目標
穩健的治療關係就是一種彼此信任的關係
在這個過程中
個案和治療師會對彼此觀察
也可能會出現許多試探 嘗試的行為
(就像其他關係一樣)


這個過程可能會讓你覺得
緊張 傷心 害怕 憤怒
但這些都是正常的過程
這些 情緒和感覺 都是
真實的 重要的

如果你願意的話 別忘了和 治療師討論 你的感覺
因為
這些都是建立治療關係的重要一環

想到早產兒,直接聯想到的挑戰大部分與生理有關,例如體重與器官發育。但很多的研究發現,認知發展、社會互動和肢體使用等,對早產兒來說,都有非常大的挑戰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