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孩子到一個受傷的大人
不下十次 我在不知道怎麼愛或是保護自己的成人個案,有過這樣的對話。
文/ 邱雯琪 音樂治療師
【音樂治療】是一項以音樂互動為基礎,並且透過有音樂治療證照的治療師來幫助不同族群的一個專業。
所以說自己聽音樂或是參與一般音樂活動是音樂治療嗎?當然不是。
但是我們卻不能否認的是,音樂對於每個人存在的價值還有影響。
在Daniel Levitin 的書中曾經提到,經過演化後,人類的前額葉皮質增大,還有人類左右半腦皮質與皮質下的神經連結,造就了人類的音樂思維。而這些思維影響的部分也和社會互動、溝通與自我情感抒發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很多人心中都有一首對你來說很重要的音樂或是歌曲?
人在聽到音樂時,會因為音樂中的旋律、節奏、風格或是歌詞而勾出一些聯想,可能是對於這個音樂元素的具體記憶連結,也或許是一種情緒與氛圍上的連結。例如,想到婚禮的那一天,或是第一次抱到孩子的感動。
這樣引發出情感與回憶的契機,每個人不太相同,基本上也沒有一首歌曲或是任何音樂是可以引發所有人情感回憶面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試試看。
拿起紙筆,聽一聽音樂,寫下音樂中聽到的聲音,記錄下從音樂中聯想的畫面、回憶與情感。
這是一種情感上的抒發,也是一種自我整理。
參考資料:
丹尼爾· 列維廷 "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
不下十次 我在不知道怎麼愛或是保護自己的成人個案,有過這樣的對話。
多年前,我和幾個好友一起租房,其中一個室友有一台投影機。我們喜歡在客廳那面本來應該是放電視,但我們買不起電視放的白牆上看電影。然而,因為我們都是音樂背景出身,所以對於那台投影機的聲音很不滿意,當然我們也了解,畢竟那是一台投影機不是一台音響,所以我們的解方就是要把聲音另外連到我們自己的音響上播放,每次設定完都手忙腳亂很累,也可能是這樣,這個經驗漸漸讓我對於"在家用投影機看大螢幕是高級享受"的想法慢慢褪去...當然我結婚後搬到新家,也就真的沒有買投影機,直接放棄這件事情了。大概在今年初,和朋友們去露營,他們帶了一台投影機,燈光美氣氛佳,好吃的食物涼涼的風,邊烤肉邊看比賽,真的有夠享受!!直接讓我過去對於投影機的憧憬衝到最高點,說時遲那時快(?)我就收到了BenQ這台投影機的邀約,我第一個問...
『一個適切的治療,都是需要有好的治療關係為基底』
但什麼是治療關係?
治療關係很多時候是慢慢建立的
有時候甚至會被設定成一種目標
穩健的治療關係就是一種彼此信任的關係
在這個過程中
個案和治療師會對彼此觀察
也可能會出現許多試探 嘗試的行為
(就像其他關係一樣)
這個過程可能會讓你覺得
緊張 傷心 害怕 憤怒
但這些都是正常的過程
這些 情緒和感覺 都是
真實的 重要的
如果你願意的話 別忘了和 治療師討論 你的感覺
因為
這些都是建立治療關係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