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孩子到一個受傷的大人
不下十次 我在不知道怎麼愛或是保護自己的成人個案,有過這樣的對話。
整理/翻譯: 音樂治療師雯琪
音樂與情緒的關係,一直都是撲朔迷離,密不可分,但是又非常的神秘。
今天節錄並且翻譯 Juslin 和Vasfiall 在2008年的文獻中,提到的幾個有趣的關聯性吧
音樂可以被歸類為誘導情緒的元素,而且可以匹配到,正向和負向的刺激。
而且阿
音樂的特徵和情緒的內容很雷同,會牽引出"感染力" (contagious)的效果。
就像是慢且溫柔的小提琴聲音就可能連結到溫柔的說話方式
除了改變行為的面向,
音樂還可以
引導出心的心理意象 (mental imagery)
牽引出 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ies)或是過去的心理意象
也就是說,不單只是有過去經驗、畫面和感受的"提取",更有一些新的聯想與意象出現。
當然有很多的原因,和音樂元素有關係,也和應用與互動的時間點有關。
文章中提到了其中一種
音樂元素可以刺激腦幹,並且連結到生存機制。例如快/突然的大聲都可能引起醒覺作用 (arousal)
除此之外,
音樂的句法,可以調節情緒,其中可能運用了音樂中的期待值(expectancy)。例如和聲進行但是卻沒有和聲解決。(我心裡OS: OMG)
所以當然,
音樂是可以直接影響到個人或是治療目標的。
Citation
Juslin, P. N., & Vasfjall, D. (2008). Emotional responses to music: The need to consider underlying mechanism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1, 559-621.
Image: Photo by Joel Reyer on Unsplash
不下十次 我在不知道怎麼愛或是保護自己的成人個案,有過這樣的對話。
多年前,我和幾個好友一起租房,其中一個室友有一台投影機。我們喜歡在客廳那面本來應該是放電視,但我們買不起電視放的白牆上看電影。然而,因為我們都是音樂背景出身,所以對於那台投影機的聲音很不滿意,當然我們也了解,畢竟那是一台投影機不是一台音響,所以我們的解方就是要把聲音另外連到我們自己的音響上播放,每次設定完都手忙腳亂很累,也可能是這樣,這個經驗漸漸讓我對於"在家用投影機看大螢幕是高級享受"的想法慢慢褪去...當然我結婚後搬到新家,也就真的沒有買投影機,直接放棄這件事情了。大概在今年初,和朋友們去露營,他們帶了一台投影機,燈光美氣氛佳,好吃的食物涼涼的風,邊烤肉邊看比賽,真的有夠享受!!直接讓我過去對於投影機的憧憬衝到最高點,說時遲那時快(?)我就收到了BenQ這台投影機的邀約,我第一個問...
『一個適切的治療,都是需要有好的治療關係為基底』
但什麼是治療關係?
治療關係很多時候是慢慢建立的
有時候甚至會被設定成一種目標
穩健的治療關係就是一種彼此信任的關係
在這個過程中
個案和治療師會對彼此觀察
也可能會出現許多試探 嘗試的行為
(就像其他關係一樣)
這個過程可能會讓你覺得
緊張 傷心 害怕 憤怒
但這些都是正常的過程
這些 情緒和感覺 都是
真實的 重要的
如果你願意的話 別忘了和 治療師討論 你的感覺
因為
這些都是建立治療關係的重要一環